美律(2439)增資抽籤,95元值得抽嗎?剛看到美律(2439)要增資了,承銷價是95元,跟最近股價比起來好像有點甜? 查了一下,這次總共釋出425張,每人可以抽一張,看起來中籤率應該不算太低? 不過最近市場好像有點抖抖的,美律又是做耳機零件的,不知道未來發展性如何... 想問問各位大大,這次美律增資值得抽嗎?
菲律賓綠電計劃⚡️聽說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一個大膽的想法:要去菲律賓建綠電廠,然後再送回台灣 但其實...菲律賓那邊電價比台灣高不少啊... 當地工業用電甚至一度要5元欸,還得算上海底電纜的建設成本。 而且綠電在台灣並非稀有物種,九成綠電其實都被台電掌握🤔 企業想要綠電卻苦無門路,難道最終還是要靠我們的雲豹嗎哈哈哈哈
投資就像蓋房子!《投資金律》帶你打好理財基礎最近剛好看完一本投資理財的書,覺得還不錯,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書名叫做「投資金律」。 作者把做好投資比喻成蓋房子,需要四大支柱,分別是理論、歷史、心理和產業。 我覺得這個比喻蠻貼切的,因為投資真的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,需要像蓋房子一樣打好基礎。 書裡面用很多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解釋一些重要的投資理論,像是報酬與風險的關係、投資組合的重要性等等。 其中一個例子我覺得很有意思,作者假設有兩個投資選擇:1. 每年穩定獲利 3%;2. 每年丟銅板,正面獲利 30%,反面則虧損 10%。你們會選哪一個? 乍看之下好像第一個比較穩,但實際算過之後會發現,長期下來第二個選項獲利的機率其實更高。 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投資的觀念,也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投資策略,推薦給跟我一樣想學習投資理財的新手們!
《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》-投資新手啟航前的必讀攻略《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》-投資新手啟航前的必讀攻略 《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》這本書是經典財經書籍《漫步華爾街》(1973年出版)的簡易版,兩本書作者同為墨基爾教授(Burton G. Malkiel),由於《漫步華爾街》專業術語較多,因此後來誕生出精簡版的《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》,10條金律其實就是將投資理念精簡成10個重點主題和觀念,目的是將其推廣至更多一般投資大眾。 《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》是一本非常實際卻簡易的投資觀念手冊,提倡指數投資,適合讓投資新手建立一些基本投資概念框架,10條金律方便理解,也容易執行,但前提是能保持個人自律。 第一部 打好投資基礎 書裡不斷提及的四種投資工具,其實就是指四大資產,包含:(1)現金、(2)股票、(3)債券、(4)不動產。 作者排除黃金,認為黃金無法賺利息、股息,只能賺價差。但我認為黃金可保值抗通膨,依據個人不同需求仍可作部份資產配置。 書中對現金的定義,其實就是以高流動性為基準,指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變現的資產,包含存款、支票、甚至是貨幣市場基金等。 第二部 累積財富的十大投資金律 【金律10 避開投資人的盲點】提及5項投資心理陷阱,雖然放在第10點,卻可以最優先閱讀,幫助建立觀念基礎。 另外,本書其中一個核心觀念,強調致富須循序漸進,穩定獲利和長期時間效果,透過自律儘早開始。 達成財務自由目標,精簡3大重點方法: 1. 開源:穩定收入來源,想辦法提升薪資收入。 2. 節流:(1)降低生活開銷、(2)拉高儲蓄率 3. 被動投資:(1)長期時間效果、(2)投資成本、(3)報酬率 書中雖然提及致富方法和原則,但更確切來說,對於一般百姓而言,這裡指的致富,應該並非透過書中所提的投資方法大富大貴,而是能提早達成個人財務自由。 ※ 72法則:計算資產翻倍所需時間,例如投資一資產,年化報酬率4%,72/4(年化報酬率)=18(年),則資產翻倍時間約需18年。 資產配置須依據:(1)年齡、(2)薪資收入和穩定度、(3)投資風險承擔能力等,作客製化調整。 本書對人生各階段,如25、40、55、65歲,提供各階段的資產配置建議,呈現四大資產不同時期的佔比變化,以及投資組合調整頻率。 資產配置無固定比率,完全依個人狀況客製調整,我認為資產配置除了用(1)百分比外,還可用(2)金額作為配置基準。 風險承受度,簡而言之,就是不論資產市場價格如何變動,產生獲利或虧損,平常生活時是否仍然可以吃好睡好。 有效分散投資,才能有效分散風險,這也是本書重要軸心觀念,貫穿整本書的結構。結合書中內容和個人心得,我認為分散方式可為: (1)資產類別:現金、股票、債券、不動產、黃金等 (2)地區:美股、台股、全球 (3)數量:投資標的數量,選擇被動型ETF。投資標的的分散程度是相對概念,個股投資,可能以為所選標的已經儘量很分散,實際上仍為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,最終仍受波及。 我認為分散投資,主要是避免黑天鵝事件風險,如財報造假(連財報基本面分析都無效)、李長榮化學氣爆案、Covid-19肺炎等,目的是讓自己能渡過這段期間的難關,持續留在市場內,並在不幸受衝擊後,保有重新站起的機會。 結論 綜合以上,被動型ETF是很好的投資標的,接著就是考量進場方式和資產配置。 《漫步華爾街的10條投資金律》這本書,可作為新手起步的參考書籍,雖然有觀念框架,但比較淺顯,讀者先建立思考架構後,再針對自己有興趣或有需求的部份,各自依主題延伸學習。
如何讓存錢變成紀律?第一桶金如何存?三個存錢Tips分享妳!大家好,我是蜜蜂爹🐝 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存錢經驗! 希望可以給剛踏入理財的年輕朋友們一個存錢方向! 先分享我自己存到第一桶金的心力歷程,我是在26歲那年踏入職場,而在28歲那年存下人生第一桶金➜100萬。100萬,說多不多,說少也不算少,但卻是多數人儲蓄的第一步,而我是在出社會前就先存到20萬,其中包含我從小的紅包錢與學生時期工讀所存下來的收入。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爹的存錢方式: ❶記帳並檢視花費 我從大學時間就開始有記帳習慣,那時還沒有這麼多記帳軟體的出現,因此都是用EXCEL來記帳,而記帳的重點是要「學會檢視花費」,如果只是記流水帳,而沒有檢視花費,那根本也不需要記帳!而是要能每月檢視上個月的儲蓄率以及是否有過度消費的狀況產生,並調整往後消費習慣,這才是記帳真的的功用! ❷改變消費習慣 買東西前我自己會把東西區分為「想要」、「需要」兩種,怎麼劃分呢?如果這東西不買,對生活上非常不便,那就是需要 ; 如果這東西沒買,對生活毫無影響,那就只是想要。而三餐的部分,我自己會控制少買手搖飲且平日三餐基本上都不要超過150,偶爾假日犒賞自己或是聚餐時再吃好一點那還可以接受! 這邊分享一種存錢方法讓大家參考,那就是「六個罐子理財法」,這方法是將收入依照百分比分配到六個帳戶中,進行預算的控制與規劃,分別為以下六個帳戶: ⓵財富自由 10% ⓶教育 10% ⓷生活必需 55% ⓸娛樂 10% ⓹長期儲蓄 10% ⓺贈與 5% ❸儘早投入市場 爹2016剛踏入職場時,目標就是先存到緊急預備金(六個月的生活費)後,剩餘的錢就投入股市開始投資,身為保守派投資人的我,當時多以金融股為主!每年領到的配息+配股,平均下來都有都有5%左右的殖利率。而現在又有許多ETF的出現,透過ETF購買一籃子的股票,不用花時間看盤,只需堅持並持續投入,相信未來報酬會非常可觀! - 說了這麼多。致富的重點其實就兩種組合: ✦「開源節流」 賺得越多、花得越少,透過聰明的消費方式,只買必需品,錢錢才能越存越多! ✦「儲蓄+投資」 讓儲蓄率提升,可以讓投資的本金增加,並透過複利效果,達到資產倍增的目標! - 以上就是爹認為存錢最重要的3個Tips與致富的重點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 最後想跟各位剛出社會的年輕朋友說:「請盡可能先投資自己,投資自己的錢不用省,將自己的專業與技術提升,目標跳槽到薪資更高的工作,唯有提升本金,才能加速投資複利成果!」 各位還有什麼存錢好方法嗎? 當初是怎麼邁向自己的第一桶金的呢? 歡迎留言一起討論討論!
大成鋼(2027)今天是怎樣...漲了又跌,是在耍我嗎?!大成鋼(2027)今天是怎樣啦...根本是在坐過山車 早上看他漲了開心好久,啊一不留神就跌下去了... 反正以後我看到漲就一律賣,每次錯過高點都很懊惱啊...